这个夏天,一部现象级的动漫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掀起了关于大唐与诗人的热潮,再次让李白与高适这两位传奇人物走入大众视野。影片以诗意和历史交织的画卷,让观众重新感受到盛唐的气象万千。其实,关于李白与杜甫的另一面,我曾在搜狐历史举办的“历史人物另一面”活动中写过文章,还意外入选推荐榜单。那篇文章借《长安三万里》为引子,谈到了李白、杜甫背后的真实一面,算是为读者揭开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层形象。
然而,这部影片让我难以忘怀的却并非片中的主角,而是一个被轻描淡写带过的配角——严武。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陌生,但在当时,他却是让吐蕃人闻风丧胆的节度使。他不仅与片中众多诗人有所交集,更与杜甫这位“诗圣”有着深厚的旧交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这位老友竟一度生出杀意,要置杜甫于死地。这其中究竟有怎样的故事?
展开剩余73%严武的崛起并非偶然。出身世家是他最初的底气。他的父亲严挺之是当朝名相,伯父与亲戚也多在朝中任高位,家世之显赫可见一斑。正因如此,史书才会记载他“幼有成人之风”,年纪轻轻便凭借家族庇荫担任太原府参军事。真正让严武名动天下的,则是安史之乱爆发。
那是一个盛世骤然破碎的年代。安禄山兵锋直指潼关,长安失守,唐玄宗仓皇西逃至蜀。自此,唐朝由极盛滑向衰落,军阀割据的乱世序幕拉开。而这恰恰是像严武这样的武将出头的机会。他果断选择追随太子李亨,于凤翔拥立太子继位,并最终得以东山再起。此后,他在川蜀稳固一方势力,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,又在与吐蕃的战事中大获全胜,声名赫赫,一度达至权力巅峰。
正是在这段担任东川节度使的日子里,严武邀请了因战乱漂泊的杜甫来到蜀地。两人原是旧交,严家与杜家也有世代渊源。严武甚至曾写下《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》一诗,寄托对往昔在长安同遭贬谪的感慨。杜甫受邀来到蜀中,暂时依附于严武,诗酒唱和自是少不了。然而,豪迈武将与清贫诗人之间,终究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藩篱。
有一次酒席上,杜甫兴之所至,笑着说了一句:“没想到严挺之有如此儿子!”本意是借父之名来夸赞老友,酒后无心之语,却触怒了严武。此话在旁人听来只是玩笑,甚至带着亲切,可在威严的节度使耳中,却成了对其身份与尊严的冒犯。严武当场勃然大怒,厉声斥道:“杜审言的孙子,竟敢捋虎须!”怒火之下,他竟真的起了杀机。
若非严武的母亲及时出面调停,连夜安排船只将杜甫送离蜀地,恐怕一代诗圣早已命丧当场。此事不仅让人唏嘘,也从侧面印证了史书对严武的评价——“肆志逞欲,恣行暴政”。他的功勋与威名固然不容否认,但在处理与旧友的关系上,却暴露出残酷与乖戾的一面。
相比之下,杜甫的命运更显悲凉。颠沛流离,半生漂泊,真正待他以真心的人寥寥无几。他的诗篇在生前未能得到广泛认可,去世时甚至寂寂无闻。直到多年以后,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推崇备至,杜甫的诗才逐渐被世人重新发现,他的名字才由此传世,成为千古“诗圣”。
这段故事让人看到的不仅是历史人物的另一面,更是乱世中人性的复杂。严武的功绩与暴烈并存,而杜甫的才华与孤苦同在。透过这一段交织的友谊与矛盾,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跌宕起伏的大唐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配资,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,中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