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国学经典,共学勉之
图片
图片
王羲之,字逸少,号澹斋,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,被誉为“书圣”。他出生于琅琊临沂(今山东省临沂市),后迁居会稽山阴(今浙江省绍兴市)。
王羲之出身于书法世家,七岁开始学习书法,十二岁时读前人笔论,少年时期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,后遍学众碑,书艺大进。他的书法风格独特,兼善隶、草、楷、行各体,自成一家,风格平和自然,笔势委婉含蓄,遒美健秀。
王羲之的代表作《兰亭序》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展示了他的书法艺术巅峰。此外,他的楷书作品如《黄庭经》《乐毅论》,行书作品如《快雪时晴帖》《丧乱帖》,以及草书作品《十七帖》等,都是后世学习的典范。
图片
图片
01. 夫志当存高远,慕先贤,绝情欲,弃轩冕,尚节义。
——《兰亭集序》
释义:
人的志向应当高远,要效仿古代的贤人,摒弃世俗的情欲,放下权位和富贵,崇尚节操与义理。
心得感悟:
年轻时,我曾相信,功名利禄是一种成就,繁华热闹是一种幸福。可走过半生才发现,世俗的浮光掠影终究如过眼云烟。
真正值得珍视的,是初心,是品格,是那一份内心的从容。人生如登高,若志存高远,便不会在半山腰被名利羁绊;若心怀先贤,便能在风雨中守住本心。
曾经渴望的东西,如今看来,不过是生命长河里的一朵浪花,短暂而虚幻。放下执念,回归本真,才能找到内心真正的安然。
图片
02. 情随事迁,感慨系之矣。
——《兰亭集序》
释义:
人的情感会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,种种感慨也因此而生。
心得感悟:
曾经热闹的饭桌,如今少了几张熟悉的面孔;曾经让人魂牵梦绕的事,如今回头再看,不过是一抹浅淡的回忆。人生就是这样,境遇不同,情感亦随之流转。
起初,我不愿接受,总想着去挽留些什么,可后来才明白,世事如云,来去自有定数,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珍惜眼前,笑对变迁。
那些曾让人心潮澎湃的,如今成了茶余饭后的旧话;那些曾让人痛彻心扉的,如今竟也能轻描淡写地讲出。人生的智慧,便是学会在变化中安放自己,在感慨中释然前行。
图片
03. 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。
——《兰亭集序》
释义:
后人看待今天的世界,就如同我们今天看待过去的岁月一样。
心得感悟:
多少往事,曾经看似天塌地陷,如今却成了云淡风轻;多少辉煌,曾经引以为傲,如今不过是昨日黄花。
我曾站在时光的彼岸,回望年轻时的自己,觉得那时的坚持与执着,竟有些可笑。而后才明白,今天的我们,也终将成为他人眼中的“过往”。
那些我们以为重要的事,终究会被时间冲淡,甚至被遗忘。若是如此,何必执着?倒不如活好当下,不困于回忆,不忧于未来,坦然走好脚下的路,让每一刻都值得。
图片
04. 悟言一室之内,挥毫万象之中。
——《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》
释义:
在静谧的书房之中,书法家可以通过笔墨展现世间万象。
心得感悟:
世人常以为,行万里路,才能阅尽世间繁华。可后来才发现,有时静坐一隅,亦能参透万象。
年轻时,总想去远方闯荡,去看世界的辽阔,可走了很远才明白,真正的辽阔,不在于脚步的远近,而在于心境的深浅。
一间书房,一支笔,便可描绘天地;一方庭院,一壶茶,亦能品味人生。外面的世界很大,但内心的世界更广阔。学会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现无限的风景,人生便不会再有遗憾。
图片
05.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
——《兰亭集序》
释义:
说生死等同是一种虚妄的观点,把长寿与夭折视作相同,也是不切实际的说法。
心得感悟:
生与死,从来都不是轻描淡写的命题。世人常说,要看淡生死,可真到了那一天,谁又能真的做到泰然处之?我也曾劝慰自己,生死不过是自然规律,何必执念?
可当亲历别离,才明白这句话的苍白。人这一生,长短固然不同,但重要的不是活了多久,而是活得是否值得。
若能无愧于心,珍惜每一天,那即便生命终有尽头,也不会留下遗憾。所谓“看淡生死”,并不是对生命的漠视,而是用有限的时光,活出无限的意义。
与君共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亿配资,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,中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