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是立秋。
梧桐落叶,天下便知秋矣。
河南人白居易特别喜欢立秋,为此,他写了好几首立秋的诗,有知名的,也有不知名的。
不知道哪一年,在立秋的时候,老白自己一个人去爬乐游原。
想起从前的朋友们,现在都四散离开了,心情郁郁,于是,写下了一首哀怨的秋思:
独行独语曲江头,回马迟迟上乐游。
萧飒凉风与衰鬓,谁教计会一时秋?
自己老了,朋友也四处孤苦,秋天登高一看,连草都没了....
人活到这个份上,这把年纪,真的是,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,走不出来。
尤其还是老白这种好日子过了一辈子的人。
尤其他还是一个极喜欢热闹,极喜欢美女美酒,极喜欢宴饮的人。
站在曾经热闹繁华的乐游原上,眼观秋日衰景的时候,想起昔日的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,估计能悲从中来,跟贾宝玉一样,哭个天昏地暗,日月无光。
几百年后,有一个山东人,也写下了悲秋的著名篇章。
他叫做,辛弃疾。
壮岁旌旗拥万夫,锦襜突骑渡江初。
跟老白这种在风月丛中浪荡了一辈子的公子哥不一样,辛弃疾是个孔武有力的武将。
他喜欢的,不是温柔乡,是打仗。
所以,当皇帝老儿沉醉在皇权里,沉醉在临安城的温柔乡里,驼鸟似地不去想北方失地的时候,辛弃疾带着两千多人揭竿起义,又在叛徒临阵倒戈的关口,带着五十来号人,于万军中生擒了叛徒,一路南下,投了南宋。
这一段经历,是辛弃疾一生中的高光时刻。
在当时,可能他以为,这只是他人生的开始,只是完成收复失地大业的开端。
然而,在五十而知天命之后,他便已经知道,原来当年那些起义,那些“温酒斩华雄”似的英勇过往,却是已经再也回不来的,美好时光。
投了南宋之后,辛弃疾被委以重任,屡任高官,却再也,带不了兵,打不了仗。
到了最后的最后,老辛终于醒悟,知道这一生,都不可能再收复北方。
于是在那个秋天,他写下了史上悲秋最沉重的句子:
少年不识愁滋味,为赋新词强说愁....而今识尽愁滋味....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这是一个将军的认命,一个时代的落幕,一个英雄的哀歌。
老白的悲秋,愁绪,尚且有出口,有人可以埋怨。
但老辛不行。
他连怪都不能怪,怨都不能怨。
他只能对着寂寂黄秋,写下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用玩笑的语气,来表达最深的失落。
老辛一生壮志未酬,一生都怀抱希望,却一生都在失望。
是希望在支撑着老辛等下去,又是失望在让他不再心生希望。
我们喜欢老辛,多过喜欢老白。
因为金老说过,为国为民,侠之大者。
老辛在江西上饶住了几十年,那里堪称他的第二故乡,在漫长的等待打仗和无仗可打的日子里,他种地,他养娃,他跟朱熹成了好友。
不知道提倡“存天理灭人欲”的朱熹,是如何开导老辛的,是不是让他把收复失地的“欲”,转化成种地的“力”,从而浇灭。
但我知道老辛那种执著的性子,那种山东汉子的热血,是不会轻易就灭的。
所以,如果真的有穿越这回事的话,一定要安排老辛穿一次。
斩了赵构的狗头,跟老陆一起,跟老岳一起,沙场秋点兵,打回北方去。
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”之后,不再朝天阙。
现代的秋天,是采秋白茶的日子。
而在古代,秋天是打仗的日子。
秋收之后,有了粮草,青壮年劳动力也腾出空来了。
于是,厉兵秣马,兵甲重洗,马儿出栏,准备要上战场。
五十弦翻塞外声。
自古应该悲寂寥的秋,就让浪荡子老白和花心大萝卜老元,去哭泣吧。
我们喜欢的老辛和老陆,还有老岳,打仗去。
直捣黄龙。
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亿配资,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,中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